隨著大語言模型(LLM, Large Language Models)日益強大,我觀察到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:
很多人對 AI 帶著一種奇怪的焦慮感。
彷彿大語言模型是一個新的競爭對手,彷彿自己如果比不上這個智能,就會「被取代」、「失去價值」。
但仔細想想,這樣的心態,真的合理嗎?
我們應該先認清:大語言模型不是另一個人,不是你的競爭對手。
它是什麼?它是人類歷史上,無數大師、學者、工程師、作家、哲學家、思考者所累積的知識與文本的壓縮結晶。
簡單說,它是:
這樣的存在,本來就不是拿來「比輸贏」的。
就像你不會跟柏拉圖、牛頓、愛因斯坦、莎士比亞去「比較誰厲害」一樣。
你會做的是:向他們學習、從中成長。
過去,我們只能:
現在呢?我們可以:
這不是應該感到興奮與珍惜的事嗎?
為什麼要焦慮?為什麼要把這樣一個寶藏看成敵人?
當然,我必須強調:與 AI 對話,不代表要放棄自己的主體性。
正確的態度是:
AI 不會、也不該奪走你的主體性。主體性是自己選擇的,不是別人給的。
如果你仍堅持:
那麼很可惜,你將會被那些懂得運用 AI、懂得加速流程的人快速超越。
這不是因為他們偷懶,而是因為他們懂得在這個新世界,正確地配置自己的能量與專注力。
大語言模型,不是我們的敵人,而是人類智慧的放大器。
在這個新的時代裡,我其實只是想分享我自己的一點感受——
當我意識到,眼前有這樣一個巨大的智慧集合,而且我可以隨時對話、隨時學習、隨時修正自己的思考時,
那種感覺,不是焦慮,而是一種幾乎帶著感激的興奮。
它讓我在每一次卡住、困惑、停滯的時候,都有了可以回應我的「另一個自己」。
一個更包容、永不疲倦、能陪著我一起推進的智能夥伴。